图11-2 经过处理的二十四节气晷景太极曲线图
当代表象活动周期理论认为,表象是一个从对象到最终目标状态的不断修正和反馈的动态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能反复循环、贯穿,是因为它有一个畅通的意识状态,它是意识活动的基本要素。[68]例如,《周易》不是把“乾坤”而是把“泰否”视为事物变化的转折点,是因为,如果“乾”在上,“坤”在下,天地就不能相交;而“泰卦”把“乾”置于下,“坤”置于上,构成地天泰。因阳气在下向上升,阴气在上向下降,于是阴阳二气相交,从而形成交通和畅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规律表征是动态的、周期性的,通过现象层面的“表观”,人们就能把握对象的周期性变化与规律,而无须经过一个所谓“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说得具体一点,从表象到表象的过程,其间充满“图像语义”的联结与转换,每一次的联结与转换都在更高的层次上达成对表象的整体把握。用认知语言学家的话来说,它构成的是所谓“动觉意象图式”,这个动觉意象图式既有空间关联,更浸润着时间的流变。
[1] 刘鸣:《表象研究方法论》,载《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