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教育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又大胆地引进了西方科学的教育思想,并在中国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改造,并建构了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教育理论体系。
第三章 教育思想
一、中国儿童心理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
1.中国儿童心理理论
陈鹤琴的中国儿童心理研究是他建构中国儿童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应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①教育者必须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规律,才能把儿童教好养好。
陈鹤琴回国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主讲儿童心理学课程。他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一方面开始系统介绍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综合了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和自己的观察所得,于1921年在《新教育》上发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之后又陆续发表了《儿童之好问心与教育》《儿童用书与儿童心理》《我对于儿童惧怕心理之研究》等儿童心理研究及其介绍的文章。同时于1920年以自己的长子为对象开始儿童心理研究。1925年,他借鉴西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依靠自己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实验观察中所获的资料,出版了他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整体性成果——《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它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部开拓性和奠基性著作。同年,他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验和经验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这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很有实用价值的专著。①两书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均被列为大学教育丛书之一,它们是陈鹤琴早年以教育为主题从事儿童学研究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