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监测与评价:理论、方法与经验研究
作者:杜育红
标签:评论, 文学艺术
简介:本书将公共政策监测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教育政策领域,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设计监测与评价体系,并针对“新机制”对义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为“新机制”政策的实施、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字数:15万字
第1章 引论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务院于2005年12月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启动了在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
自2006年西部农村中小学率先实施“新机制”以来,中央和省级政府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向农村倾斜,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以年均32.6%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农村教育投入的比例从2005年的85.3%提升到2010年的97%,而这一比例在2000—2005年的提升总幅度仅为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新机制”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稳步快速增长,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发展。尽管如此,不少研究者指出,在“新机制”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2]。在公共政策监测与评价成为现代管理重要工具的发展趋势下,对“新机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不仅必要,而且评估的时机业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