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袭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孱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这支《金缕曲》与其说是一首汪精卫的自白曲,倒不如说是一首回应陈璧君求爱的词。汪精卫唯恐陈璧君不解词意,遂又作了一首七言律诗《秋夜》赠陈璧君:
落叶空庭夜籁微,
故人梦里两依依;
风萧易水今犹昨,
魂度枫林是也非。
入地相途虽不愧,
攀山无路欲何归;
记从共洒新亭泪,
忍使啼痕又满衣。
陈璧君得此诗、词,完全明白了汪精卫对她表白的这番爱心,因此,也就越发地积极奔走,救汪精卫出地狱之门。这时,孙中山先生来到槟城,公然提出:“我意再起革命军,即所以救精卫也”的主张。陈璧君赞成中山先生提出的“只有发动革命军起义,取得革命胜利,才是营救汪精卫的最好办法”。遂返回香港,积极参加广州起义。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宣告失败,有一百多位义士牺牲,后收得遗骸七十二具,安葬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正当陈璧君为汪精卫的生死担心之时,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1。日取得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不得不颁诏书:“……仰悬夭恩俯准,将此案监禁人犯汪兆铭及黄复生、罗世勋等,悉予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