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五年(1115年),即位已有16年之久的赵佶觉得应该效法先王,册立一个储君了,再加之立嗣长子是古今之通则,于是皇太子的名分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赵桓头上。或许是年轻,当时的赵桓为了保住这个地位,变得更加谨小慎微,深怕被人抓住小辫子。为了表明自己的恭俭、谦退之举,在拜谒太庙之时,赵桓奏请不乘金辂,不用卤簿,只是常服骑马以往,他还请求官吏不要对他称臣。待他入居东宫之后,他又奏请宫中管事人员,吩咐他们务必要减少东宫的诸司局,节约廪食。另外,为了继续发扬自己的好学精神,他还特意请求每天除了问安寝食之外,只要稍有闲暇,不拘早晚请学官赴厅讲读。
尽管赵桓做得如此卖力,他的太子之位坐得还不十分稳当,何出此言呢?因为赵佶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儿子并不是他,而是三儿子郓王赵楷,所以无论赵桓如何努力、表现如何好,赵佶似乎都不放心上,不放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