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随着统一趋势的日渐明朗,意识形态领域中大一统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秦灭六国前不久,相国吕不韦以秦之强,延揽士人,“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7]。《吕氏春秋》的撰写与先秦诸子之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它是聚众人所著,“集论”而成,旨在“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以往人们多称其为“杂家”,其实,它是伴随着政治上统一趋势而出现的意识形态上综合百家的反映。它的一统思想在书中多有明确的表述,如“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指出“一耳”、“一心”、“一众”、“一力”的重要,“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8]。又说:“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9]可见,《吕氏春秋》的一统思想,是从政治统一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思想统一的要求,用“执一”、“不二”结束先秦百家群议。不久,秦始皇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办法来推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却是错误的,这成了秦皇朝遭致速亡的原因之一。
相关影视:影音先锋原千岁中文